用保鲜膜来保护食物 保鲜膜的正确使用方法
在厨房各种工具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就是保鲜膜,各种剩菜剩饭保鲜膜都可以帮我们。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可以用保鲜膜来保护,今天我们就跟随知百科(Zhibaike.net)一起了解一下生活中这些常见的食物哪些是不适合用保鲜膜的,还有我们购买保鲜膜如何挑选。
根据材质的不同,保鲜膜可分为四种:
PE保鲜膜:
现在市面上最常见的保鲜膜啦,安全系数比较高,像生的果蔬、肉类、剩饭剩菜都可以用 PE 保鲜膜直接包裹。PE 保鲜膜唯一的缺点就是耐热性差。
PVC保鲜膜:
这种保鲜膜现在应该比较少见了,但是不排除一些超市中仍然在售。PVC 材质的保鲜膜只适合包裹一些冰鲜的果蔬。像肉类、有油脂的菜肴不可用这种保鲜膜来包裹
PVDC、PMP 保鲜膜:
这两种材质的保鲜膜在保鲜膜中算是最保险、最全能的了。安全系数高,对水、很多气体和油类都有很好的隔离性能。而且它最高可耐受 180 ℃ 的高温加热
挑选保鲜膜的窍门:
1、标志:大家在购买保鲜膜的时候一定要去正规的超市或者商场购买,而且挑选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QS标志及证号的聚乙烯(PE)的产品。
2、包装:要购买完整包装的产品,而且包装上面有注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一定要选择保质期内的保鲜膜,这样可以避免细菌病菌滋生,而且以聚乙烯为原料,不含增塑剂的的保鲜膜更安全。
3、外观:保鲜膜如果平整,没有气泡穿孔,没有破损杂质的均为合格的保鲜膜。
4、味道:合格的保鲜膜是没有任何异味的,对于那些有味道的保鲜膜不仅会和食物串味,还会影响食物的安全。
保鲜膜怎么正确使用
1、食物先放凉
不管那一种材质的保鲜膜,只要直接接触温度超过摄氏60度的热食,保鲜膜就容易融出塑化剂或毒素,所以食物要放在深的碗中,而且如果是热食还要先放凉再把保鲜膜覆盖在容器上,避免食物热气上升后接触到保鲜膜,释放出有毒物质。
2、避免接触高油脂食物
起士、火腿、香肠等高油脂食物,均不能直接接触保鲜膜,避免溶出塑化剂。
3、使用深的容器
使用任何材质的保鲜膜都要距离食物至少2公分以上,让保鲜膜只和容器接触,而不是和食物本身,所以要把食材放进较深的碗或玻璃盒中。
4、保鲜膜绝对不要加热
PVC或PE保鲜膜的耐热温度至少摄氏110度,但只要放进电锅、烤箱或微波炉中加热,保鲜膜就容易变软或变形,进而释放出化学物质,所以保鲜膜绝对不能加热。
5、蔬果洗过再食用
PE或PVC材质的保鲜膜可以用来包覆没有油脂、常温的生鲜蔬菜和水果,但从商场买回的包有保鲜膜的蔬果要彻底清洗再食用。如果是以冷藏或冷冻的方式保鲜的食品,要先用纸巾或白纸隔离水果和蔬菜,外层再用保鲜膜保鲜,这是最安全的使用原则。
哪些食物不可以用保鲜膜:
保鲜膜是人们常见的一类保鲜食品的塑料包装产品,在很多家庭都能够常常看到它,可以用于食物的保险,不仅在冰箱里储存食物常见,在微波炉加热食物中也十分常见。不过并非所有的食物都可以用保鲜膜。
有专业人士经过试验表示用保鲜膜包裹的韭黄、油菜、莴苣叶放置一天之后,维生素C含量比没有包裹保鲜膜的韭黄多1、33毫克;比油菜、莴苣叶多了1、92毫 克。不过千万别认为所有食物用保鲜膜包裹之后营养都会比不用保鲜膜的高。比如萝卜、豆角和黄瓜,如果用保鲜膜包住储存反而维生素C含量会大大降低。因此这 些食物是不建议用保鲜膜储存的。
除此之外,各种熟食,热食,含有油脂的食物,尤其是肉食更不建议用保鲜膜包裹储存,因为这些食物用保鲜膜包裹之后会造成保鲜膜里面的化学成分挥发,从而融入 食物里面,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对于熟食,肉食建议一次性吃完,或者用保鲜盒装好储存,而绝对不要用保鲜膜,只有正确使用保鲜膜才能让身体更健康。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睡硬床 判断一张好床的标准需把握几点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睡硬床对身体骨骼好,起床时也不会浑身酸软。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睡硬床,硬床也不是人们理解的“硬板床”。下面跟随知百科(Zhibaike.net)...
2021-12-28 09:02
健康常识
6万阅读

啤酒肚的危害 减掉啤酒肚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
相信大家对生活中啤酒肚是很熟悉的,因为很多男性在结婚以后,这个肚子的增长速度就是惊人的。这个肚子叫做啤酒肚,那和喝啤酒有关吗?你的肚子是不是啤酒肚应该怎么判断呢...
2021-12-28 09:02
健康常识
6万阅读

VC片的作用和功效 服用维c泡腾片的注意事项
说起VC片相信大家对此并不陌生,这里说的VC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吃到。VC片的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维生素,一般新鲜水果和蔬菜中都含有这种维生素。VC片对我们人体至关重要。...
2021-12-28 09:02
健康常识
6万阅读

刺啦!听到了粉笔划过黑板的声音 为什么会让你抓狂?
为什么有些人听不得特定的声音?“恐声症”是怎样发生的?它和强迫症一样属于心理隐疾吗?它和耳鸣又有何关系?我们该如何应对恐声症?
2021-12-28 09:02
健康常识
6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