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过多,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医生给出了标准答案
徐照娟,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护理组第二组的组长,今年2月初,在队员群里说到,疫情当前,为了不浪费防护服,从凌晨3点起到下班,连续10个小时没有喝水,尽管事后一直补水,但还是没有排出一滴尿液。
被称为“女超人”的徐照娟,事后接受记者采访说到,“我在群里留言的本意,就是想提醒一下大家,工作时适量饮水是非常必要的。”
10个小时不喝水的“女超人”身体仿佛被抽干了一样,疫情当下,我们由衷敬佩一线人员的艰辛与付出,但10小时脱离了水分,对人体会产生一定影响。
水分占据了人体的70%,它能够帮助人体调节温度、推动新陈代谢、促进各种营养物质吸收、运输及排毒。一旦水分不足,体内细胞缺失水分,就会造成身体机能下降。
喝水过多,后果很严重
人体虽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但喝水也是有讲究的,一次性饮大量水,反而会增加了胃肠负担,给身体带来伤害。
增加肾脏负担
众所周知,人体排毒一部分是通过尿液把毒素排出体外,而尿液的主要成分中有97%是水分。如果喝水太多,就意味着肾脏要过滤大量水分,超出负荷反而打破了机体原有的平衡。
引起水中毒
肾脏的排水能力是有限的,约为0.7L~1L/小时。当人体1小时内饮水量超过肾脏运作的标准,就会使体内细胞过度膨胀,导致低钠血症,人体就会出现头晕、呕吐等,这种低钠症状也就是水中毒。水中毒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说,人体在缺水或补充水分的情况下,必须掌握饮用量及喝水的速度,过量、过快都不利于体内细胞的吸收,反而危及健康。
健康饮水,你要这样做
按量饮水:我国的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士日均饮水1700毫升,成年女士日均饮水1500毫升。
解放军第三七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武新胜提议,喝水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每次饮水量控制在100~150毫升,每半小时~1小时左右补充一次水分。小口喝水更加有利于人体吸收。
常喝温开水:随着温度升高,人所需水分也会随之增加,尤其在夏季。一口冰饮下肚,确实可以降温降燥。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提醒,肠胃道黏膜的血管本就脆弱,夏季喝冷饮会造成血管收缩,影响胃肠功能的分泌。最解渴的水是20-30度左右的温开水,或者放凉至室温的白开水。
特殊时间段注意补水:人体补水有4个“最佳饮水时间”,分别为每天清晨起床后、上午11点左右、下午3~4点、晚上就寝前。
早晨空腹饮水有助于及时补充水分,还可以刺激肠道、疏通经络。上午11点是餐前一小时,人处于半饥饿状态,喝一杯水可以促进食物吸收。
下午3-4点,人体由于长时间工作,精神会疲乏,补充水分可以帮助头脑清醒,提高工作效率。晚上就寝前,饮少量水,可以补充人体休眠时流失的水分及盐分。
不要渴了才喝:
营养科主任曾晶提出,人不要口渴了才喝水。人体肾脏在过滤水分后,半个小时即可产生尿意。大口饮水,反而不利于人体吸收,还增加肾脏排尿负担。
喝水不宜过急:短时间大口喝水会迅速稀释血液,且会大量吞咽空气,造成腹胀。
喝水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机体对水的需求。但饮水量也不是限制死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及所处环境进行调整。例如夏季出汗多,也可以增加水分的补给量,若食用含水分高的水果,如、西瓜、橙子、柑橘等,饮水量也可以酌情减少。
今日互动:你一天会喝几杯水?
参考资料:
[1]《喝水也会中毒?健康饮水这样做》.北京青年报.2019-06-01
[2]《夏天喝水,真是八杯就够了吗?》.人民健康网.2017-06-2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2031:饮食终端页_文中画中画 类型: 尺寸:200x300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知百科(Zhibaike.net)】公众号,回复您遇到的健康问题,即有专家为您免费解答。

眼睛干涩 喝枸杞黄精汤
近日,室内空气干燥,眼睛容易干涩酸胀,这时人们往往会备上一瓶滴眼液缓解。滴眼液治标不治本,这里我推荐一款食疗偏方———枸杞黄精汤,能有效缓解眼睛疲劳干涩。 ....
2021-12-28 09:02
疾病调理
3万阅读

山楂长寿果妙用多 冻疮感冒痛经都能治
山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之一,也是人们熟悉的健胃消食食物。山楂几乎含有水果所有的营养成分,特别是有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高,并能促进肉食消化,能保护心血管,降低血...
2021-12-28 09:02
疾病调理
3万阅读

玫瑰花茶能疏肝理气
古人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平时碰上不顺心的事,不能随意发泄,难免郁积在心里,特别是女性,如果长期心情抑郁,就会生出各种病症。其实,冲上一杯玫瑰花茶,就能起...
2021-12-28 09:02
疾病调理
3万阅读

七大食疗方 给你的肠胃“洗洗澡”
萝卜有消食、清热毒的作用,可以生吃也可以做成萝卜汤。适用于肠胃湿热、消化性溃疡和食欲不好者。 .hzh {display: none; } 糯米一直都具有养胃补气的功效,而且润...
2021-12-28 09:02
疾病调理
3万阅读
